900载南戏一脉递进,400年薪火传唱,60年砥砺前行,4代人兢兢传承……这些数字背后,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团”的瓯剧团的前世今生。10月30日晚,作为第十四届浙江戏剧节参评剧目,现代瓯剧《兰小草》将在东南剧院上演,这也是古老瓯剧在当今舞台上的坚守。
南戏博物馆里的瓯剧表演
2019年,瓯剧建团60周年。6月12日开始,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开启了系列巡演和纪念活动。包括晋京献演、专家论坛、赴港演出、全国巡演、企业瓯剧行等,这是瓯剧首次如此大规模、高密集地走出去。最北到长春,这个二人转盛行的城市,瓯剧没有水土不服;最南到香港,这片粤剧唱主角的土地上,瓯剧成功圈粉。瓯剧人用走向更广更大的舞台来为自己60周年庆生。
1959年10月1日,四百年历史的温州乱弹被定名为瓯剧,温州瓯剧团宣告成立。瓯剧,这一温州所特有的浙南一带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8年,瓯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茶花、李子敏、孙来来先后被确认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章世杰、翁墨珊、杨玉玺、方汝将先后被确认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如今,原温州市瓯剧团不仅发展成为集舞台演艺与理论研究为一体的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亦已成为浙江省地方剧种中发展状态良好、优秀剧目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艺术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充满活跃度和生命力的艺术表演团体之一。
“古法炮制”的《杀狗记》大受好评
【风雨60年】
——瓯江畔的缘起与经典
陈茶花是温州瓯剧团的第一任团长,担任团长一职长达三十年。瓯剧团的初创时期,古典传奇《高机与吴三春》正是瓯剧的代表作,陈茶花称之为瓯剧的“吃饭戏”。当年陈茶花主演(饰演吴三春)的《高机与吴三春》在温州市区东南剧院连演21场,被誉为“万人空巷看茶花”的盛况成为瓯剧最早的辉煌记忆。《高机与吴三春》也串起了瓯剧的历程:2009年建团50周年的时候由剧作家张烈重新编写、杨小青导演的新版《高机与吴三春》献演,蔡晓秋接棒第四代吴三春,与方汝将搭档,由此开启新时代瓯剧双星闪耀的黄金时期。
四百余年来,瓯剧扎根于民间,融汇了温州特有的风土民情和人文特点,逐渐形成了细腻婉约、灵秀生动、刚柔并济、富有乡土气息的风格特色,具有贴近生活的质朴简约之美。全盛时期曾由众多的班社,剧目丰富,名家辈出。竹板丝簧声中,瓯剧传遍浙南闽北,远及赣东,成为温州最具影响力的剧种,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积累了丰富的剧目,以《高机与吴三春》《酒楼杀场》《断桥》等传统佳作为代表,最具温州乱弹艺术特点与风格,深入戏迷心中成为永恒的经典;以朱秋霞主演的《东海小哨兵》为代表的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曾风靡大江南北。老一辈瓯剧表演艺术家陈茶花、谢菲菲、孙来来等凭借着各自的代表剧目红极一时。改革开放以来,又先后创作了《仇大姑娘》《杀狗记》《双金印》《十五贯》《东瓯王》《橘子红了》《西园记》《兰小草》等近百个传统和新编剧目,荣获国家文华奖、全国地方戏展演优秀剧目奖、华东地区戏剧比赛大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大奖等。
现代瓯剧《兰小草》剧照
【守正出新】
——乱弹腔的传承与创新
大幕将起乐师上台入座,副末登场。这个副末不仅管收摆砌末,还负责开场点题、中途还会出现插科打诨,演出中乐师们还串场了街坊……这些都是《杀狗记》舞台上戏曲原始样式原汁原味的呈现。
今年初,瓯剧艺术研究院复排《杀狗记》。戏曲专家们连呼惊喜,予以极高的评价:古风古韵、民间智慧、“游戏精神”、喜剧上品。《杀狗记》并不是瓯剧的传统戏,但恰恰是瓯剧的精妙改编,成了“极好玩”的一部“仿古精品”,体现了温州人的智慧,蕴含着古老的艺术魅力。
谁也没见过南戏的演出,也没有影像资料的留存,但是《杀狗记》仿佛让人看到:也许900年前的南戏就是这个样子的!
在《杀狗记》里有南戏的精神,而在现代戏《兰小草》则体现了淋漓尽致的创新。
现代瓯剧《兰小草》剧照
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现代戏难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虚构的艺术空间非常小,需要编创团队费尽心力“没戏找戏”。通过不断的修改提升《兰小草》正在成为创新现代戏的典范之作——故事简练,叙述明快,艺术的感染力层层递进、越来越强,戏曲程式化的深度融入。而方汝将、蔡晓秋两位主演的倾情投入更是获得了观众由衷的点赞。在《兰小草》可看到南戏的家庭伦理道德的传统文化基因在里面,非常有闪光点,因此这部现代戏有南戏的精神,更有温州的精神——以平凡人物辉映了时代,就是体现了瓯剧的使命感。《兰小草》不止暖流,还有乡愁。
南戏四大传奇之一的《杀狗记》追根溯源,讴歌时代楷模的《兰小草》守正出新——这一古一新的搭配,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在关键的历史节点,勾勒出60年来瓯腔瓯韵的历程与面貌。
《杀狗记》剧照
【梯队有序】
——小剧种的活力与未来
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倾心培育,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已经形成了以院长蔡晓秋、副院长方汝将为领军人物,以全院40余位国家一级、二级演职人员为核心的人才方阵。
近年来,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采用多途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打造复合型优秀艺术人才团队入手,切实提升瓯剧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整体实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如实施“名家传戏”工程,从剧目传承、舞台演艺、表演技法、心得感悟方面得到了昆曲名家的真传,拓展了艺术视野和审美境界。
上世纪60年代温州戏校瓯剧班(第一代)
蔡晓秋和方汝将“偷师”昆曲,两人分别拜了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和汪世瑜为师,至今已经学了七八年。同时瓯剧院还积极开展“请进来、送出去”。
“请进来”——邀请编剧罗怀臻,导演杨小青、熊源伟、邢时苗,以及王欢、周正平等一批国内著名戏曲主创来温,共同打造精品剧目。让剧种精致化,创作新戏、整理传统剧目。《高机与吴三春》《西园记》《橘子红了》《兰小草》等作品,以精致典雅的舞台呈现,重新“包装”了这个古老的剧种。瓯剧开始渐渐占领温州的城市剧场,最近十年间,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开始关注起这个剧种。
蔡晓秋和刚入学不久的瓯剧小班学员
“送出去”——根据各行当、各艺术门类人才发展瓶颈,积极选送毛显造、钱文义、胡涛、蔡南正、叶玺等青年演职人员参加戏曲高端人才培训班和进修班,加强剧团艺术创作骨干力量的培养。
2013年,方汝将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了瓯剧史上零的突破;2014年,蔡晓秋获得浙江省戏剧金桂奖,2018年摘得白玉兰主角奖,一生一旦,双星闪耀,共同成为当代瓯剧中坚一代的旗帜性人物。
2008年,由温州市文广新局与温州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的瓯剧大专班,为瓯剧培养一批行当齐全、基本功扎实、文化素养较高的新生代传承力量。28名学员在9年的系统学习期间,相继创排了《杨门女将》《蝴蝶杯》《白蛇传》等近10本大戏,以及《扈家庄》《断桥》等30多出折子戏。在2017年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新松计划”青年演员大奖赛上,7位演员一举夺得了一金、三银、三铜的优异成绩,获奖数列全省第二。一批被誉为瓯剧“新梦想”团队的新生代,正以他们光彩沁人、青春亮丽的艺术本色,让瓯剧展现出一派蓬勃生机的怡人景色。
90后的瓯剧新秀毕业汇报剧目《杨门女将》。瞿明华 摄
相关链接
经典永流传
◆第一任团长陈茶花扮演的吴三春成为永恒的经典。1960年、1979年她参加了两次全国“文代会”,并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
◆1965年2月2日,瓯剧现代戏《东海小哨兵》(原名《红领巾》)参加华东区汇演,获极大成功。
◆1980年11月30日,剧作家曹禺和夫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来温参观访问,观看瓯剧《吕布与貂蝉》并给予高度赞扬。
◆1983年9月18日,应旅荷华侨总会邀请,市瓯剧团选派章世杰、朱秋霞、王奋扬、冯彩秋、孙余光、徐朝门、孙青松、等演(奏)员组成中国文化代表团,由国务院侨办派员领队,赴荷兰参加中国国庆活动和慰问旅荷侨胞,演出瓯剧折子戏《断桥》《浮缸》《借扇》《双下山》。
◆1986年7月7日,中国新闻社电影声像部来温州拍摄《阳河摘印》《酒楼杀场》《借扇》《高机与吴三春·绣楼定情》和《凤冠记·一讼》五个瓯剧折子戏,并向海外发行(赠)。
◆1988年12月30日,浙江省文化厅颁发全民所有制剧团首次考评定级名单,温州市瓯剧团评定为“省一级剧团”。
◆1998年,孙来来主演的《酒楼杀场》获国家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1999年,瓯剧《高机与吴三春》3集戏曲电视片,获第19届全国电视“飞天奖”。
◆2002年至2004年间,瓯剧《水牢》《装疯》,获中国剧协国际小戏展演大奖。
◆2006年瓯剧浙江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瓯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瓯剧《高机与吴三春》获省第十一届戏剧节新剧目大奖。
《高机与吴三春》剧照
◆2017年3月20日,《中国瓯剧音乐大典》首发式暨李子敏从艺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中国瓯剧音乐大典》(一套三卷)是由瓯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子敏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型瓯剧音乐史料典籍。该套书籍共计264万字,堪称是一部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